有所不知,此非一般的錯別字例子,而是由於「簡體轉換繁體」的程式未盡完善,導致繁體字和簡體字在多字合併為一字時出現混淆,而校對的人也可能不太懂繁體字,才會犯上此類基本錯誤。具體來說,「裡」和「裏」都表示內部,而「里」則是距離的單位。簡化後,「裡」和「里」均寫作「里」。在內地長大的年輕一代甚少接觸繁體字,知道「里」有多重意義,但不會想到有另一個「裡」字的存在,兩字分別在不同語意環境應用可避免混淆。由於不認識「裡」字,需要簡繁轉換時,發現「裡」是「里」的繁體版,直覺認定繁體就只有「裡」字,順理成章的接受了用「千裡」來形容距離的合理性。
簡化過程把多字合併為一字的例子也屢見不鮮。例如,「發」與「髮」在意義上雖有天淵之別,但簡化後卻將兩字合併為「发」。二十年前,我在西安的香格里拉飯店商場的一家理髮店,看見招牌故意用繁體字書寫,相信是為了方便港澳客人,招牌寫的是「理發店」,我們當然知道是打錯字了,但對於習慣以簡體字作為思想載體的內地人來說,就完全不覺問題存在!簡繁轉換程式生成的「麵試」、「真麵目」、「五鬥米」、「徵服」也經常被誤作正寫,無人察覺!
倘若被合併的兩個字有相反的意義,應用上就變得更麻煩了。例如:「製」和「制」兩字合併為「制」。「製」是「製造」的意思,而「制」可作「抑制」之意!
另一經典例子是「傑」和「杰」,前者有「傑出」和「豪傑」的意思;而後者則沒有什麼特別意義,一般只用於姓名,是屬於五行字,即「木」加「火」。問題出現在簡化後,「傑」也變成了「杰」。究竟一位來自內地的「 陈杰先生」是「陳傑」還是「陳杰」? 若你口頭問他,是「傑出」的「傑」嗎?由於他只懂簡體,他當然說「是」,但他指的是他知道唯一的「杰」字!十多年前,我在北京請了一位篆刻師傅,為一位朋友雕刻姓名章,朋友叫「黃杰波」,此名有五行不缺之意,而「杰」是「木」和「火」。完成了的石章放在小錦盒內,頗為精緻,但驚見朋友的姓名被刻成「黃傑波」,我追問師傅是否誤會了,他理直氣壯的解析說,篆刻必須用繁體,還教導我「杰」是個簡體字,正確的寫法是「傑」啊!我無言以對!所以,台灣歌手「周杰倫」的名字絕對不能寫成「傑倫」!
更嚴重的是三字合一,如「複」、「復」、「覆」合併簡化為「复」。「複雜」、「復旦大學」和「回覆」簡化成「复杂」、「复旦大学」和「回复」。三個「复」字的意義完全不同,現在卻無法分辨!我到過上海復旦大學訪問,如果沒有看到校徽,光看「复旦大学」,究竟是哪個「复」字就無從知曉了!當然,你可以反駁說,既然是簡化了,哪個「复」字又有何關係!
從文字邏輯的角度來看,簡化是一種把文字粗略化的過程,長遠而言,對於一個民族的思想邏輯會否做成影響就不可而知了!肯定的說,簡化後的中文,為了避免混淆,字必然是用多了,不及以繁體書寫的簡潔。如果你看到一台化學儀器上的按鈕標示為繁體「製氮」,這兩個字的意義非常清晰,但若是以簡體「制氮」標示,哪究竟是什麼意思呢?
2024年10月1日